中国力推司法公开: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中国力推司法公开: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
2014-01-0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admin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中国力推司法公开回应社会期待
2014年1月1日起,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司法解释正式施行,法院裁判文书将全面上网接受公众监督。这被舆论认为是司法公开的一大重要亮点,体现着中国推动司法公开的决心。
从薄熙来案庭审微博直播到奇虎腾讯纠纷案庭审的“全媒体”报道出炉;从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上线到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开通……今年以来中国司法公开全面提速,审判机关的司法活动在2013年公开力度空前之大,让社会公众和法学专家们感到欣喜:司法与人们的距离变得很近。
“正义应当实现,并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古老的法谚说出了司法公开的要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司法的特点,是公正理性的审理,独立客观的裁判。从司法规律和国外的经验来看,公开透明是保证审判公正的重要保证,使司法机关更具公信力。
司法公开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
观察家分析,司法公开的全面提速将有效杜绝司法腐败,提升法官素质,推进各级法院转变审判理念和审判方式,对于加速中国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摒弃“司法神秘主义”,落实公众开放日、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等制度。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很多场合都谈到司法公开。他说,法院要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努力实现阳光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国最高审判机关通过电视直播、广播连线、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形式直播了奇虎腾讯垄断纠纷上诉案的庭审过程。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地方法院也把司法公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部分法院正在作为试点,进行司法公开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比如,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江苏省法院系统中率先对公众关注、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网络庭审直播,每年直播数量在100档以上,在线观看网民超过10万人。北京法院官方微博“京法网事”对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进行了现场播报,法庭辩论、举证质证等内容,都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冀详德说:“司法公开可以尝试多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微博、微信进行公开,也可以建设案件信息的查询系统,还可以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定期公开重要的司法信息等等。总之,阳光司法将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
“法官要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每一次庭审都变为普及法律的契机。”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认为,法院及时公开公众关心关注的案件,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全面了解案情、明晰是非曲直,认识司法、感受司法,法律也才能真正起到指引规范社会生活的作用。
“推进司法公开要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内部公开为外部公开,变选择性公开为全面公开,变形式公开为实质公开。”在中国法院司法公开推进会上周强说。
清华大学教授何海波10多年前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候,就曾经设想最高人民法院应该建立一个网站对外发布裁判文书。如今,他的这个设想已逐渐变为现实。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一批生效裁判文书首次在其政务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予以公布。在这个网站上公众将可查询中国3000多个法院的裁判文书。
长期以来,法院裁判文书缺乏互联网站这种便捷的公开渠道,法官也担心裁判文书公开后被“围观”而缺乏公开的动力与自信。社会舆论对司法公开乏力常有质疑,法官是否公正?案件是不是存在“暗箱”操作?
公生明,偏生暗。“裁判文书上网可以规范和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抵制各种不当的干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贺小荣说,一个案子怎么判决,当事人的诉求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法官如何来认定等等都应当呈现出来。裁量权公开了,就可以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使得不当干预没有插手的途径。
在要求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全面公布的同时,有4种不在互联网公布的情形: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对“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裁判文书的审定程序也进行了严格规定。
公正司法活动应当经得起“围观”。贺小荣坦承,中国裁判文书一年有1000多万份,如果说每一件文书都能成为“精品”,一时还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法院和法官不断提高职业水平。
对于司法公开的透明程度,应当由独立的第三方予以评价。12月9日,中国法院首部“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出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报告。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介绍,该报告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对浙江省3级103个法院独立开展测评,历时5个月得出的分析报告。测评包括审务公开、立案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公开和保障机制等5个板块。
专家判断,司法公开离不开信息化科技保障,司法公开也将迎来大数据时代。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介绍,浙江高院已汇总758万个案件全部办案流程的23亿项信息点,85万件庭审录音录像资料和所有已归档案件的电子卷宗。
同时,浙江省法院在全面实现“归档报结”和诉讼档案电子化的基础上,查阅档案已实现从“翻箱倒柜”到“鼠标点点”,为当事人、律师阅卷提供便利。
“过去笼统、概括式的司法公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贺小荣认为,中国的司法公开正在进入数据化、精细化时代。
(记者石莹 杨维汉 刘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