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加倍工作,才能不负金刚” ——最高法四巡主审法官方金刚因公殉职引发缅怀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10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方金刚同志在工作中突发疾病,不幸因公殉职,永远告别了他无比钟爱的审判岗位。
现在,四巡第七合议室——方金刚最后工作过的地方,一盆“金刚”品种的仙人球依旧摆放在一角,这是几个月前方金刚亲自挑选的。
而“金刚”的花语,正是坚强。
方金刚的逝去,令他生前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无不唏嘘感慨。大家纷纷撰文或者网上留言,寄托对方金刚同志的无尽哀思和深切缅怀。
援藏返京,200多条洁白的哈达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离去,多日以来,四巡主审法官张志刚一直悲痛难抑,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10月17日下午,四巡第七合议庭内,方金刚在和同事一起合议案件。一切似乎和平常没什么异样,方金刚说起话来,依旧精神饱满,依旧充满激情。
但是,一切来得又是那么猝不及防。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不能放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政治部主任徐家新第一时间提出了斩钉截铁的要求。然而,所有的努力终究未能让方金刚再睁开双眼……强忍着悲痛,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离退休干部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四巡做好丧葬安排、表彰奖励、抚恤慰问等工作。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10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追授方金刚同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四年前和方金刚初识的画面还时常浮现在张志刚眼前。“金刚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援藏干部,我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于2013年7月31日去拉萨报到,当晚金刚就赶到驻地宾馆看望。这是我们第一次相识。”
张志刚仍清晰地记得,当时方金刚戴着藏族人的毡帽,两腮的高原红特别明显,不听他介绍,想象不出他是援藏干部,真的和大街上见到的藏族群众没有区别。
当晚方金刚详细地给张志刚介绍如何缓解高原反应,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介绍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情况,“金刚老兄的热情让我终生难忘”。
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当时已经45岁的方金刚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需要照顾的老母亲,下有刚上高中的儿子,但他毅然决然主动报名,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在藏三年,除了休假出差,没有一次因私离开西藏的记录。
援藏三年结束那天,方金刚回北京的航班比较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西藏高院院内已经乌压压挤满了自发赶来送行的同事,大家相拥而泣,200多条洁白的哈达挂满了方金刚全身。
三年半后,在四巡,张志刚再次与方金刚相遇。
“忘不了他多次嘱咐,咱都是援过藏的,一定注意锻炼身体;忘不了他和大家交流时需要翻译、让大家逗乐的湖南话;忘不了他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的率直性格;忘不了合议时他仗义执言坚持观点的高嗓门;忘不了他不服老的那种气势;更忘不了他亲自起草、全力推崇的四巡第一张名片——当庭宣判。”
十个月的朝夕相处,张志刚有太多的忘不了。
主审法官刘京川记得有一次在餐厅看见方金刚,说巡回法庭压力大太累了,两年之后回去,也该退休了。方金刚很认真地说:“我可不退休,你们不要叫我老方。”他没有认为自己50岁了,还觉得自己很年轻。⇨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刘京川还记得,来四巡后案件多,七位民事主审法官,合议次数非常多,遇到结案高峰,就是抢人合议,方金刚总是说:“随叫随到。”
“金刚老兄,一路走好,为了你未竟的事业,我们将砥砺前行!”张志刚说。
不畏险途,哪怕比天空还遥远
援藏三年,方金刚给当地人留下了一名法官的真性情、大情怀。
方金刚的性格特别耿直。“有点像我们藏族人,说话直来直去的,有什么说什么,我们非常喜欢他。”曾经的西藏高院同事索朗次仁表示。
方金刚援藏期间,“我们经常聚到一起谈生活、谈案件,他会给我们讲很多办案的经验和做法。他快人快语,和每个同事交谈都没有问题。”索朗次仁说,4月底,他和庭里另一名法官罗色江措来北京培训时,和方金刚一起吃过一次饭。“方庭长专门从郑州坐火车赶来北京,非要给我们接风。金刚还说,西藏的朋友来一趟北京不容易。”
“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他还专门给我买了一套衣服,防寒的那种,是羽绒服。”
索朗次仁说,方金刚虽然来自内地,但很喜欢和我们藏族同胞在一起。他参加过藏族同事家小孩的婚礼,也会参加一些藏族的节日活动。“我们有时下了班会一起吃饭,有时在他家里,他买点菜,大家一起吃,有时去罗色江措的家里。”
罗色江措,另一位藏族法官,也曾经是方金刚的同事。从方金刚身上,他看到了什么是一名真正的法官,一名真正挚爱司法事业的法官。
罗色江措说,方金刚非常善于观察和总结,三年援藏期间深入许多偏远艰苦地区,参与西藏草场牧场纠纷成因及对策、车载流动法庭经验和藏区凶杀案民事赔偿问题等多个调研课题,形成了多篇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其中一篇《对西藏法院解决纠纷方式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富有见地,全文近2万字。”
索朗次仁也记得:“他一直给我们讲,要开庭审理,法官尽量要做到当庭宣判,他也是在我们这边当庭宣判率最高的一名法官。他给庭里自费买了很多书,这些书全部都放在了我们办公室的借阅栏里。”
尽管“西藏的路途比天空还遥远”,为了办案、撰写案例、总结审判经验,方金刚的足迹遍布阿里、那曲、昌都等险途。“去阿里市,单程1400多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特别冷。路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为了赶时间,早饭、午饭我们就买些矿泉水、饼干在路上充饥,经常晚上才能吃上口热饭。”
“他不会考虑自己的情况,庭里有事他就一定要去,他热爱法官的工作。”索朗次仁说。
率真认真,让当庭宣判成为常态
在四巡,方金刚赢得了一个“方二真”的绰号。
方金刚审判团队里的书记员郭凯,更是深深地感受到“师父”的“二真”性情,就是率真、认真。
“说他率真,是因为他有时候说话毫不掩饰,尤其是在合议庭合议案件的时候,有话直说,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郭凯说,“说他认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显得非常严苛,有些不近人情。”
年初,四巡举行春节联欢会,方金刚演唱的英文歌曲成为整场压轴。
演出时,为和西装搭配,平时不拘小节的方金刚居然认为应该打领结,为此,他急坏了,向同事、熟人到处借领结。
借到后,方金刚对着镜子照个不停,咧着嘴,开心地不得了。
忽然,方金刚好像发现了什么,“要在舞台之上进行表演,这个发型还是很重要的,你有没有觉得我发型有点乱?”他摸了摸自己斑白的鬓角,强烈要求身为本地人的“徒弟”郭凯带他去理发。
路上,郭凯告诉方金刚那个理发店他有优惠卡,可以打折。没想到,方金刚当即回绝:“即便再优惠也是你的钱,我不能用。”
到了理发店,他破天荒地点名要让发型总监给他剪头发,但一问价格要60多元,就立即打了退堂鼓。
“后来理发店表示,金刚可以用我的优惠卡,让‘师父’掏25元即可。这样他才愉快地答应了。”郭凯说,“那天剪发很成功,‘师父’对着理发店的大镜子‘臭美’半天,逗得大家也很开心。”
方金刚是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进行美国公司法经典判例的翻译工作。
“在整个校对文稿的过程中,无论是我还是助理,但凡发现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疑惑,他都要查阅资料,不停默念,反复推敲,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每当此时,方金刚都会发自肺腑地开怀大笑。“往往一篇翻译稿校对下来,满纸都是用铅笔做的标记,如此持续一整天,我和助理都有些吃不消,而他却兴奋依旧。”
后来团队负责起草《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当庭宣判规则(试行)》,方金刚依旧是认真负责,几近苛求,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列段排句,他都全面布局,严格把关。
“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团队的每一件案子都经得起检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方审留给我和助理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活着的战友只有继续前行,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祭奠。”郭凯说。
让当庭宣判成为常态,是方金刚同志生前的夙愿。10月19日上午,在他牺牲的第三天,一起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在四巡第一法庭如期开庭,并当庭宣判。
“斯人已去。我们唯有加倍工作,才不辜负金刚同志对法治理想的追求,才不辜负他对审判事业和我们四巡的热爱。”四巡综合办主任何江这样说。(记者 郭士辉 曹雅静)
现在,四巡第七合议室——方金刚最后工作过的地方,一盆“金刚”品种的仙人球依旧摆放在一角,这是几个月前方金刚亲自挑选的。
而“金刚”的花语,正是坚强。
方金刚的逝去,令他生前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无不唏嘘感慨。大家纷纷撰文或者网上留言,寄托对方金刚同志的无尽哀思和深切缅怀。
援藏返京,200多条洁白的哈达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密的战友离去,多日以来,四巡主审法官张志刚一直悲痛难抑,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10月17日下午,四巡第七合议庭内,方金刚在和同事一起合议案件。一切似乎和平常没什么异样,方金刚说起话来,依旧精神饱满,依旧充满激情。
但是,一切来得又是那么猝不及防。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不能放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政治部主任徐家新第一时间提出了斩钉截铁的要求。然而,所有的努力终究未能让方金刚再睁开双眼……强忍着悲痛,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离退休干部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四巡做好丧葬安排、表彰奖励、抚恤慰问等工作。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10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追授方金刚同志“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四年前和方金刚初识的画面还时常浮现在张志刚眼前。“金刚是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援藏干部,我作为第七批援藏干部,于2013年7月31日去拉萨报到,当晚金刚就赶到驻地宾馆看望。这是我们第一次相识。”
张志刚仍清晰地记得,当时方金刚戴着藏族人的毡帽,两腮的高原红特别明显,不听他介绍,想象不出他是援藏干部,真的和大街上见到的藏族群众没有区别。
当晚方金刚详细地给张志刚介绍如何缓解高原反应,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介绍西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的相关情况,“金刚老兄的热情让我终生难忘”。
作为第六批援藏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当时已经45岁的方金刚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需要照顾的老母亲,下有刚上高中的儿子,但他毅然决然主动报名,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在藏三年,除了休假出差,没有一次因私离开西藏的记录。
援藏三年结束那天,方金刚回北京的航班比较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西藏高院院内已经乌压压挤满了自发赶来送行的同事,大家相拥而泣,200多条洁白的哈达挂满了方金刚全身。
三年半后,在四巡,张志刚再次与方金刚相遇。
“忘不了他多次嘱咐,咱都是援过藏的,一定注意锻炼身体;忘不了他和大家交流时需要翻译、让大家逗乐的湖南话;忘不了他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的率直性格;忘不了合议时他仗义执言坚持观点的高嗓门;忘不了他不服老的那种气势;更忘不了他亲自起草、全力推崇的四巡第一张名片——当庭宣判。”
十个月的朝夕相处,张志刚有太多的忘不了。
主审法官刘京川记得有一次在餐厅看见方金刚,说巡回法庭压力大太累了,两年之后回去,也该退休了。方金刚很认真地说:“我可不退休,你们不要叫我老方。”他没有认为自己50岁了,还觉得自己很年轻。⇨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刘京川还记得,来四巡后案件多,七位民事主审法官,合议次数非常多,遇到结案高峰,就是抢人合议,方金刚总是说:“随叫随到。”
“金刚老兄,一路走好,为了你未竟的事业,我们将砥砺前行!”张志刚说。
不畏险途,哪怕比天空还遥远
援藏三年,方金刚给当地人留下了一名法官的真性情、大情怀。
方金刚的性格特别耿直。“有点像我们藏族人,说话直来直去的,有什么说什么,我们非常喜欢他。”曾经的西藏高院同事索朗次仁表示。
方金刚援藏期间,“我们经常聚到一起谈生活、谈案件,他会给我们讲很多办案的经验和做法。他快人快语,和每个同事交谈都没有问题。”索朗次仁说,4月底,他和庭里另一名法官罗色江措来北京培训时,和方金刚一起吃过一次饭。“方庭长专门从郑州坐火车赶来北京,非要给我们接风。金刚还说,西藏的朋友来一趟北京不容易。”
“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他还专门给我买了一套衣服,防寒的那种,是羽绒服。”
索朗次仁说,方金刚虽然来自内地,但很喜欢和我们藏族同胞在一起。他参加过藏族同事家小孩的婚礼,也会参加一些藏族的节日活动。“我们有时下了班会一起吃饭,有时在他家里,他买点菜,大家一起吃,有时去罗色江措的家里。”
罗色江措,另一位藏族法官,也曾经是方金刚的同事。从方金刚身上,他看到了什么是一名真正的法官,一名真正挚爱司法事业的法官。
罗色江措说,方金刚非常善于观察和总结,三年援藏期间深入许多偏远艰苦地区,参与西藏草场牧场纠纷成因及对策、车载流动法庭经验和藏区凶杀案民事赔偿问题等多个调研课题,形成了多篇非常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调研报告。“其中一篇《对西藏法院解决纠纷方式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富有见地,全文近2万字。”
索朗次仁也记得:“他一直给我们讲,要开庭审理,法官尽量要做到当庭宣判,他也是在我们这边当庭宣判率最高的一名法官。他给庭里自费买了很多书,这些书全部都放在了我们办公室的借阅栏里。”
尽管“西藏的路途比天空还遥远”,为了办案、撰写案例、总结审判经验,方金刚的足迹遍布阿里、那曲、昌都等险途。“去阿里市,单程1400多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特别冷。路上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为了赶时间,早饭、午饭我们就买些矿泉水、饼干在路上充饥,经常晚上才能吃上口热饭。”
“他不会考虑自己的情况,庭里有事他就一定要去,他热爱法官的工作。”索朗次仁说。
率真认真,让当庭宣判成为常态
在四巡,方金刚赢得了一个“方二真”的绰号。
方金刚审判团队里的书记员郭凯,更是深深地感受到“师父”的“二真”性情,就是率真、认真。
“说他率真,是因为他有时候说话毫不掩饰,尤其是在合议庭合议案件的时候,有话直说,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郭凯说,“说他认真,是因为他在工作中,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显得非常严苛,有些不近人情。”
年初,四巡举行春节联欢会,方金刚演唱的英文歌曲成为整场压轴。
演出时,为和西装搭配,平时不拘小节的方金刚居然认为应该打领结,为此,他急坏了,向同事、熟人到处借领结。
借到后,方金刚对着镜子照个不停,咧着嘴,开心地不得了。
忽然,方金刚好像发现了什么,“要在舞台之上进行表演,这个发型还是很重要的,你有没有觉得我发型有点乱?”他摸了摸自己斑白的鬓角,强烈要求身为本地人的“徒弟”郭凯带他去理发。
路上,郭凯告诉方金刚那个理发店他有优惠卡,可以打折。没想到,方金刚当即回绝:“即便再优惠也是你的钱,我不能用。”
到了理发店,他破天荒地点名要让发型总监给他剪头发,但一问价格要60多元,就立即打了退堂鼓。
“后来理发店表示,金刚可以用我的优惠卡,让‘师父’掏25元即可。这样他才愉快地答应了。”郭凯说,“那天剪发很成功,‘师父’对着理发店的大镜子‘臭美’半天,逗得大家也很开心。”
方金刚是最高人民法院负责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起草小组的成员之一,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进行美国公司法经典判例的翻译工作。
“在整个校对文稿的过程中,无论是我还是助理,但凡发现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疑惑,他都要查阅资料,不停默念,反复推敲,直到最终解决问题。”
每当此时,方金刚都会发自肺腑地开怀大笑。“往往一篇翻译稿校对下来,满纸都是用铅笔做的标记,如此持续一整天,我和助理都有些吃不消,而他却兴奋依旧。”
后来团队负责起草《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当庭宣判规则(试行)》,方金刚依旧是认真负责,几近苛求,小到标点符号,大到列段排句,他都全面布局,严格把关。
“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让我们团队的每一件案子都经得起检验。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方审留给我和助理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活着的战友只有继续前行,才是对英雄最好的祭奠。”郭凯说。
让当庭宣判成为常态,是方金刚同志生前的夙愿。10月19日上午,在他牺牲的第三天,一起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在四巡第一法庭如期开庭,并当庭宣判。
“斯人已去。我们唯有加倍工作,才不辜负金刚同志对法治理想的追求,才不辜负他对审判事业和我们四巡的热爱。”四巡综合办主任何江这样说。(记者 郭士辉 曹雅静)
责任编辑:韩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