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发布会透露 全国法院新收知产一审案件创历史新高 中国日益成为知产诉讼“优选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2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介绍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第一个专门面向知识产权审判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加快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首个知产审判领域纲领文件意义重大
陶凯元在会上介绍,2017年初,中央深改组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负责起草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起草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多次征求中央和地方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沟通协商,争取最大共识。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报审稿,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
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重要文件。
针对知识产权维权领域存在的“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问题,意见以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为基础,坚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全局性、体制性、根本性问题,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
陶凯元表示,意见是党中央对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人民法院一定会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知产一审案件首破20万件
“对于法院来说什么是第一生产力?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陶凯元说,“要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它是人民法院工作可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陶凯元介绍,近5年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迅猛。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2013年的100800件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213480件,案件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超过20%。在法官数量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审结案件数和结案率大幅上升,再审率和改判发回重审率双双下降,审判质效明显提升。
陶凯元还介绍,截至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36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大大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确保了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92件指导性案例中,知识产权案例达20个,在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全国法院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入专业性人民陪审员、进一步提升法官专业性等,大力提升审判质效。
意见提出“要把加快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主要目标。陶凯元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要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质效和法官队伍的能力素质。
中国日益成为知产诉讼“优选地”
TRIPS协定又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国际公约。陶凯元表示,中国加入此协定后,严格按照协定进行立法、执法和司法,同时积极探索海外知识产权的援助和有关机制的建立,通过多样化渠道为科技创新、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帮助。
“从近五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看,涉外案件比例较高,大概在20%左右,尤其是涉及美国和欧盟的比例比较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表示,中国将严格遵守所加入或承诺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在司法审判中始终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中国所作出的司法判决全部公开上网,实现公开和公正。
“人民法院将聚焦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差距不足,聚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真正把功夫下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陶凯元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细化改革方案的责任和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把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使各项改革举措协同推进。(记者 乔文心)
意见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第一个专门面向知识产权审判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全面加快我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首个知产审判领域纲领文件意义重大
陶凯元在会上介绍,2017年初,中央深改组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负责起草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的起草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多次征求中央和地方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沟通协商,争取最大共识。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会议讨论修改后,形成报审稿,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
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重要文件。
针对知识产权维权领域存在的“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等问题,意见以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为基础,坚持加强顶层设计,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全局性、体制性、根本性问题,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
陶凯元表示,意见是党中央对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人民法院一定会狠抓落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17年全国法院新收知产一审案件首破20万件
“对于法院来说什么是第一生产力?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陶凯元说,“要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它是人民法院工作可以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陶凯元介绍,近5年我国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增长迅猛。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从2013年的100800件持续上升到2017年的213480件,案件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速超过20%。在法官数量未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审结案件数和结案率大幅上升,再审率和改判发回重审率双双下降,审判质效明显提升。
陶凯元还介绍,截至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36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大大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确保了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92件指导性案例中,知识产权案例达20个,在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全国法院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引入专业性人民陪审员、进一步提升法官专业性等,大力提升审判质效。
意见提出“要把加快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作为改革主要目标。陶凯元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要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审判的质效和法官队伍的能力素质。
中国日益成为知产诉讼“优选地”
TRIPS协定又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涉及面广、保护力度大、制约力强的国际公约。陶凯元表示,中国加入此协定后,严格按照协定进行立法、执法和司法,同时积极探索海外知识产权的援助和有关机制的建立,通过多样化渠道为科技创新、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帮助。
“从近五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看,涉外案件比例较高,大概在20%左右,尤其是涉及美国和欧盟的比例比较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表示,中国将严格遵守所加入或承诺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在司法审判中始终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中国所作出的司法判决全部公开上网,实现公开和公正。
“人民法院将聚焦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差距不足,聚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补齐重大制度短板,真正把功夫下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陶凯元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细化改革方案的责任和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把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使各项改革举措协同推进。(记者 乔文心)
责任编辑:韩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