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27号迎来新客人 ——部分外国驻华媒体首席记者走进最高人民法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部分外国驻华媒体首席记者走进最高人民法院。孙若丰 摄
部分外国驻华媒体首席记者走进最高人民法院。孙若丰 摄
12月20日,中国法院博物馆“改革开放中的人民法院”专题展迎来了一群新客人,他们是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媒体的驻华首席记者。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共同邀请,部分外国驻华媒体首席记者踏入位于东交民巷27号的最高人民法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近距离感受中国法院跳动的强劲脉搏。不一样的面孔,不一样的文化,但对公平正义有着同样的追求。
激发兴趣与探索求知
——近距离了解中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
在最高人民法院信息管理中心,围绕“加快建设智慧法院,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主题,讲解员向外媒记者们介绍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讲解了四大司法公开平台、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平台运营等情况。
听完讲解,一位外媒记者对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想看一下刚才信用卡诈骗罪的数据分析。”通过屏幕上的数据展示和信息化演示,记者们对中国法院审判管理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走进最高人民法院第二法庭,讲解员分区域介绍着法庭的设置与布局。“合议庭怎么组成?”“审判长的职能是什么?”“审判委员会怎么组成?”…… 独任审判、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这些中国司法词汇引发外国媒体记者的强烈兴趣,一连串问题抛向讲解员。
法庭墙上悬挂着的屏幕吸引了外媒记者的目光,对此,讲解员介绍了中国法院科技法庭建设情况。语音识别系统引入法庭,这在外媒记者们看来,在很多国家并不多见。
“日本法官还是比较喜欢用纸做记录。”朝日新闻记者延与光贞笑着说。
感受了中国法院科技法庭,外媒记者们步入了“人民法院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展”。在大屏幕前,观看了北京法院执结全国首例万吨粮食异地执行案例、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中国法院执行工作现代化发展的丰硕成果,让外国媒体记者们印象深刻。
“中国人同名同姓的那么多,如何准确确定失信被执行人?”“很简单,通过身份证号码。”面对提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向外国媒体记者们介绍了如何通过身份证号码进行识别,以及同公安等部门的执行协作机制。刘贵祥与外媒记者现场互动交流,解答了记者们对中国法院执行工作提出的问题。
深刻变革与开放进步
——感受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司法历程
走进中国法院博物馆“改革开放中的人民法院”专题展,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循着40年发展轨迹,外国媒体记者们直观了解了中国法院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
一段视频播放着杭州互联网法院异步审理案件情况介绍。诉讼环节全流程在线,平均审理天数48天,打通时空阻隔,杭州互联网法院让外国媒体记者眼前一亮。
专题展中翔实的数据、具体的案例、生动的故事,为记者们全景式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人民法院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记者们兴趣盎然,不断向讲解员和法官提问交流。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林文学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法院的工作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司法最积极的变化是什么?”
读卖新闻记者中川孝之的问题,引发了外媒记者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深思。
“40年,伟大变革。”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用四个变化来阐述——“我们的法院体系越来越健全规范,我们的诉讼制度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法官队伍越来越专业化,我们的工作机制越来越开放透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夏君丽介绍了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取得的成就,介绍了中国知识产权法院和法庭建设情况,回答了共同社记者早川真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出的问题。
作为国际商事法庭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高晓力就如何公正审理国际商事案件与外媒记者们进行了交流。
“我是改革开放40年受益者之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巡视员李晓向记者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最大的感受是40年间法官理念的变化。”长期从事刑事审判工作,李晓感受到从改革开放起步时到如今“疑罪从无”司法理念深入人心,司法保障人权发生的巨大变化。
“保障人权,有错必纠。”面对法新社记者Ludovic Ehret就平反冤错案件提出的问题,李晓表明了中国法院实事求是的态度。
交流越来越深入,话题越来越广泛。
有的外媒记者对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人数、年龄结构及审理的案件数量很感兴趣,林文学对此作出了解答,“最高人民法院共有法官367人,平均年龄48岁,每年受理2万多件案件。”
德国世界报记者埃林对中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产生了兴趣——“上了黑名单怎么下来,这是否会成为社会信用惩戒制度的一部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晋山介绍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的发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路透社、华尔街日报、朝日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媒体记者分别就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审判、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法官选任制度以及司法合作交流等方面内容,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进行了互动交流。
妙语连珠,内容务实。交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国司法的魅力在交流中传递。
第一次通过主题开放日活动邀请外国媒体首席记者走进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正吸引着外国媒体记者的目光,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果正引发更多共鸣。
中国法院改革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正面向世界展现中国司法的独特魅力!(记者 孙 航)
责任编辑:韩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