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触碰技术类知产司法保护 ——“科技+法律”夏令营走进最高法知产法庭活动侧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法庭充满科技感。”“想到知识产权法庭实习。”7月2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迎来北京理工大学“科技+法律”夏令营的营员,70位营员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均为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学科背景涵盖法学、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领域。
活动中,来访学生参观了知识产权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和第一法庭,并观看了知识产权法庭组建宣传片。
仅需刷一下身份证,立案日期、案由、双方当事人信息、审判人员信息、审限变更情况等均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案件查询终端;只要关键词,就能实现指导性案例推送和法律条文检索的类案查询终端;无需烦琐手续,可以便捷实现自助打印的电子阅卷终端……
“现在来法院立案,居然已经是‘无人化’操作了!”参观诉讼服务中心后,便捷高效的立案程序令来访学生连连感慨。
如何在法庭上向各方展示一块电路板的技术特征?在质证过程中,面对成箱的图纸,如何迅速展示证据且不影响庭审秩序?面对几十页、上百页的笔录,如何实现方便快捷的签名确认?在第一法庭,工作人员通过实际演示详细讲解了现实增强、同步圈画、电子签名等技术在庭审过程中的运用。
“知识产权法庭让人感受到科技和司法结合的力量。”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白杨告诉记者,此次来访知识产权法庭让她收获很大。
为何要在最高司法层面建立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法庭有哪些职责?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是如何统一和规范裁判尺度的?活动最后的座谈会上,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王闯向来访学生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设发展情况、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在法庭的工作体会等,并与来访学生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座谈。
“在专利侵权案件中,遇到跨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法官如何解决?”“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去平衡专利的技术方案公开和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之间是什么关系?”座谈会上,参会学生犀利发问,来自知识产权法庭的法官朱理、沈红雨、徐飞、张晓阳等一一作答,座谈会气氛热烈。
“作为一名理工类学生,自己也是实用型专利申请人,对专利保护问题十分关心,这次能够与知产法官面对面交流,收获满满。”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张嘉怡说。
“这次参观学习让很多同学对‘科技+法律’的了解更加深入。”北京理工大学辅导员郭德忠表示,希望和知识产权法庭在未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希望这次来访能够加深高校学子们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了解,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中来。”王闯说。(记者 乔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