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环节全透明司法流程受监督 全方位司法公开迈出一大步
审判环节全透明司法流程受监督 全方位司法公开迈出一大步
2016-01-21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admin□ 法制网记者 李想 文/图
2015年12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刑罚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经在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上公示和依法审理后,分别对罪犯刘志军减刑案、罪犯薄谷开来减刑案作出裁定。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把司法公开作为破解司法难题、提升司法公信、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指导全国各级法院大力推动司法全方位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公开审判流程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来自丰县的当事人王润林对网上案件查询系统赞不绝口:“以前打官司全指着从律师那儿打听消息,现在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审判全流程信息都能查询到,我们心里有底了。”
王润林的这一体验,是全国法院大力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建设给当事人带来的便利。
2014年8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投入运行。《法制日报》记者从最高法获悉,截至2015年12月31日,网站总访问量达88万次,最高法2014年8月1日后新收10883件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已全部向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公开,公开信息项目达23万余项。
除了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最高法还以手机短信、电话语音系统、微信、微博、手机APP等辅助方式,将案件流程进展情况分为8个节点,向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及时推送。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高晓力说,现在法官办案过程中涉及的一切内容均需要通过办案平台处理,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通过手机APP服务联系法官。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办案过程的透明度,有效消除了当事人对司法暗箱操作的错误认识,督促法官尽可能提高审判效率。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流程管理处处长韩伟介绍说,最高法目前正在制定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的规定,预计上半年可下发全国法院执行。最高法审判管理部门协同信息技术部门,正在开发全国法院审判流程公开信息集中采集和监督管理工作平台。
晒出司法公信
长期以来,查询裁判文书费时费力,群众对此反映强烈。随着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陆续“晒”上网,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改变。
记者从最高法获悉,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各级法院公开文书1448万份。其中最高法公开11378份,网站访问量达4.1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裁判文书公开网,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已实现全国所有法院、所有案件类型全覆盖。
记者登录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一份份裁判文书在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屏幕右上角滚动显示,案件裁判文书可在平台上输入关键词查询。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韩德云评价说:“重庆法院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有力提升了司法透明度,让司法公正更加彻底。”
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不仅给群众带来便利,还成为法官办案的好帮手。如今,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成为法官办案的重要流程节点,纳入审判流程管理。各级法院借助信息化技术,智能辅助法官办案,减轻法官及审判辅助人员的工作量。
韩伟说,最高法将进一步全面开放中国裁判文书网接口,指导、配合各高级人民法院实现本地信息化平台与中国裁判文书网有效对接。不断强化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后台统计分析功能,并对各级人民法院开放,便于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应当上网的裁判文书及时、全面公开。
老赖无处遁形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法院执行一起案件时,执行人员虽经多方查找,但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仍一无所获。山城法院将这名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其住所附近张贴公告。很快,有群众向法院举报,被执行人在多地有未登记的房产及存款,案件顺利执结。
法院判决执行难,是困扰群众的又一个老大难问题。为此,2013年10月,最高法官网开通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公布与查询平台,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社会公开。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公布被执行人3428.19万例,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308.02万例。
2014年9月1日,最高法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开通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对老赖排行榜上的失信被执行人,按照排名先后每天曝光自然人和法人各一名,定期曝光典型失信惩戒案例。
不少地方法院还进行创造性探索,在市民广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电子屏播放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甚至通过张贴布告、发放传单、制作动漫等方式广而告之。
据最高法执行局执行信息室主任刘涛介绍,2015年年初,最高法决定建设的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将于近期建成,并在全国法院上线运行。系统建成后,执行信息的公开将从程序性事项公开向实质公开发展,从静态公开向动态公开发展,使公开被执行人信息更为及时、全面、准确,最终在全国法院实现执行案件流程信息全面公开。
法制网北京1月20日讯
司法透明度决定公信力
□ 亲历者讲述
讲述人:蒋飞(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院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司法信息及其获得渠道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司法公开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3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顺应司法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在落实立案登记和司法网拍制度的基础上,以司法公开窗口和执行指挥平台为重要抓手,推行案件庭审、裁判文书、案件信息和执行过程的“全方位、常态化、零门槛、全过程”公开。实行依法可公开案件庭审过程同步直播,将近年来录制的案件庭审全部纳入系统,群众无需安检、无需提供身份证明,即可在庭审视频直播室随意选择、同步观看案件庭审实况或录像。同时,通过执法记录仪全方位记录到院谈话、张贴公告、财产处置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全过程,完成对重大复杂、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即时、应急指挥。
锡山法院的司法公开,遵循司法的中立、被动特点,突破以往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体验法院开放日、巡回审判等传统活动形式公开的局限性,改变原有“选出来”“请进来”的司法公开体验,将选择权交予公众,实现从法院主导的“选择公开、个案公开、一时公开”到公众自主的“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常态公开”的实质性跨越,也直接推动了法院工作的良性运转。
一是权责相适应让法官更自信。司法公开窗口无论有无群众旁听,均按时、主动开放。同时,强调法官的权责一致,领导不以行政权力干扰法官办案,培养法官的职业自信。执行人员在工作中主动使用执法记录仪,形成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增强执行配合度,形成执行电子证据资料,保障执行人员的人身权利。
二是监督常态化让法官更规范。司法公开窗口的设立,形成常态化公开模式,无事先准备,不搞突击、不走形式、不作秀,随时接受公众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文书制作水平等的监督,督促法官保持办案好习惯,增强业务能力;执行指挥平台通过记录再现执行过程及执行人员的作风,督促执行人员言行规范得体、流程合法准确、措施公正到位。运行以来,无一起因执行人员个人执行行为引发的投诉。
三是双向约束让执法小环境更理性。一方面,通过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记录与公开,督促法官言行得体,院庭长通过窗口巡查、抽查裁判文书、调看执行录像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或裁定更正,切实提升了整体执法水平;另一方面,弱化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神秘感和芥蒂心,约束当事人行为,减少矛盾激化,促使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执法行为的配合度与司法拍卖的参与度,为双方理性互动奠定了基础。
司法公开不是为了公开而公开,而是一项涉及法院总体事务的综合性工作。不单是热热闹闹请人观摩,也不单是整理几本逻辑严谨、用词考究的白皮书或年度报告。而是立足实际,为公众观察审判活动提供纵深路径,为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强力保障。
透明度决定公信度。锡山法院将坚持把司法公开工作当作一项长久的事业,在实践中完善,在探索中创新,稳扎稳打,做实做强,以透明的流程、公正的审判、积极的作为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构建和谐理性的法治环境。